返回项目列表

Temu拍摄工作流优化

拆解业务指标,寻找优化策略和自驱发力点,重构创意拍摄协作平台

自驱重构 项目管理

项目背景

业务背景

系统基建已完成,业务快速起量开新国家,需产研团队自发挖掘系统优化点带来业务增量

业务指标拆解

确定业务核心指标:(运营) 人均花费增量

广告花费可分为新创意和老创意,老创意更多由投手影响,聚焦新创意。
新创意主要影响因素为数量和质量,质量更偏算法策略层,设计能影响较少,因此聚焦于数量。
最终选择新包增量作为切入点一是自己负责其中大多数模块了解业务场景,二是该项目涉及链路较长无特定产品负责适合设计切入。

业务指标拆解

创意生产链路分析

整个生产链路较长,预期先从一个环节切入,优化拿到结果后再同步至其他环节

先梳理整个生产链路的环节,再从提升潜力、影响范围、可行性这三点评估(1-5)选择,最终确定拍摄环节作为初次优化的核心

创意生产链路图
环节评估

目标与挑战

确定项目目标

1.提升拍摄效率
核心指标:单场拍摄总工时
统计口径:指为完成单次拍摄,所有参与角色(制片、摄像、运营等)投入的工作小时数总和
2.降低拍摄成本
核心指标:单场平均制作成本
统计口径:指为完成单次拍摄所产生的各项直接与间接费用(如人力、场地、道具、设备等)的总和

挑战

挑战1:跨部门协同复杂,目标难以统一
项目涉及运营、制片、财务等五个核心部门,各方对产品的诉求与预期存在差异,导致需求冲突,推进阻力大

策略1:建立高层共识,自上而下推动
通过输出可视化Demo和整体解决方案,率先与各业务线负责人对齐,获得关键决策者支持,从而高效统一团队认知
挑战2:线上线下流程割裂,线上系统脱离业务实际
业务流程高度依赖线下人工操作,若对真实场景缺乏深度理解,设计的线上功能极易与实际工作流脱节,导致产品无人使用

策略2:沉浸式调研,梳理各角色痛点
系统性梳理各团队SOP,一周轮岗观察各角色工作,深入洞察真实工作场景和隐性痛点

落地推进

1

第一阶段:战略对齐与方案验证

通过输出Demo和整体解决方案,与各业务线负责人进行对齐,从上至下统一项目"提效降本"的核心价值,获取关键决策者支持

2

第二阶段:深度用户研究与需求规划

深入访谈各角色的一线执行者,全面收集其日常工作场景,分析核心痛点为项目管理可视化、资源流转可视化

运营: "系统里的信息像散落的拼图,我只能自己复制粘贴。"
拍摄: "我想看一眼我们组今天都在忙什么,就像在开'盲盒',不一个个点进去问,永远不知道项目的全貌。"
制片: "每个场次的状态都像一个'闷罐子',我不一个个点进去,就永远不知道里面是空的选品还是满的"
商务: "我感觉自己不像商务,更像是运营的'随身闹钟',每天追着他们问模特定了没、需求提了没,我的本职工作都没时间做了。"
财务: "每个月初我都不是在做表,而是在群里@所有人,求摄像大哥们点一下那个'确认'按钮。"
第二阶段配图
3

第三阶段:MVP定义与敏捷开发

与产品研发团队紧密协作,定义MVP功能(任务列表+筹备资源详情),推动上线

4

第四阶段:分批上线与效果验证

MVP版本上线后,立即面向核心用户进行全量推广,快速收集反馈并验证产品价值,获得业务方满意。

5

第五阶段:持续迭代与优化 (上线后)

产品上线三月后,跟进用户反馈,持续优化迭代产品功能

第五阶段配图1
第五阶段配图2

最终方案展示

改造前

问题1:筛选项冗杂,无法满足快速筛选的场景
问题2:场次卡片信息及状态混乱

改造前列表页

问题1:三单独立耦合在场地上,操作极为低效
问题2:字段极多,展示层级需优化

改造前详情页

方案探索

不足1:对原有方案改造不彻底,卡片已不符合实际业务使用。
不足2:展开收起筛选的规范不适配该特殊场景

方案探索1

不足1:以状态强制筹备单流转无法满足业务各类特殊情况

方案探索2

改造后

1.支持时间/筹备状态快速查看自己对应的场次并进行操作
2.卡片转为表格,新增信息密度同时可自定义表格内容

改造后列表页

1.三单合一预算和结算作为单子的后续状态
2.筹备信息按分为场地/模特/样品/道具/设备/人员六模块,各模块单条信息独自流转

改造后详情页

完整方案展示

列表

完整列表

详情

完整详情

项目回顾和思考

定量收益
30%
整体人效提升
42%
制片
36%
商务
28%
财务
20%
摄像
16%
运营

统计口径:完成单次拍摄,所有参与角色(制片、摄像、运营等)投入的工作小时数总和前后对比

定性收益

"系统优化后好用多了,每天起码能节约我2h"

—制片

"再也不用note每天记录我做什么,哪些环节出问题了该找谁了"

—商务

个人收获

1. 锻炼了从0到1的ownership意识

锻炼了自己自驱发现问题、定义产品、并成功推动落地,最终为业务带来可量化价值的全链路能力。

2. 提升了复杂项目中的跨部门协同能力

涉及五个核心部门、利益诉求各不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建立高层共识和中层同理共情的策略,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

3. 建立了与业务方的深度信任,角色升级

与业务方建立了稳固的信任关系,个人角色也转变为主动挖掘、甚至引导业务需求的合作伙伴,打开了新的工作局面

复盘反思:自驱项目需和业务方阶段KPI强关联

事件:

拍摄环节成功优化后,我曾尝试将"方案,扩展到其他环节,设计一个公司级的任务中台方案:任务的自动生成、分发和管理,但该提案最终未通过

任务中台
原因分析:

任务中台长线维度看毫无疑问能带来提效增长,但目前阶段并不能直接帮助任何一个业务方完成其核心KPI,因此无人支撑

未来展望:

阶段性了解业务短期KPI思考系统赋能点,长期思考系统优化方向找合适时间提出插入